close
[太極] 吳式太極拳- 王維鵬演練
Oh My God !!!
今天在看一些影片,
居然看到王老師的影片被放到youku網。
這真是太神奇了。
吳式太極拳是當代風格炯异的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其拳式小巧靈活,中正安舒,尤以柔化著稱,在健身和技擊方面都具有獨到之處。吳式太極拳歷代名家輩出,吳鑑泉、王茂齋、吳圖南、楊禹廷、劉晚蒼等皆出自吳門。吳式太極拳在北方以北京為中心,在南方以上海為中心,流傳甚為廣泛。
吳式太極拳的淵源:
太極拳弘揚者楊露蟬身懷絕技,在鴉片戰爭(1840年)之後來到京城,才使太極拳遐邇於世,振發興旺起來。當初楊露蟬在教王公貴族之前,曾在神機營教拳傳藝,其中有三位滿族人萬春、凌山、全佑學習最佳。後奉楊之命拜在其次子楊鈺(班侯)門下。可惜萬春、凌山無後傳之人。由全佑開創太極拳師徒傳遞之例。
第一代鼻祖(1880-1902) 全佑(1834-1902)滿族正白旗人,生於順天府大興縣。老姓吳福氏,號保亭。當年他在京師神機營當差時從學於"太極神拳揚無敵"楊露蟬。他學拳篤實,事師最孝,有時勝於親子。露蟬感其誠,傾囊相教,故得其臻。再拜班侯為師,得其傳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楊氏父子之所長名噪京城。
第二代:吳鑑泉(1870--1942年),河北省大興縣人,滿族,自幼從其父吳全佑學太極拳。其父逝世後,與師兄王茂齋、師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藝、理法、突飛猛進,昇華至善,臻其深奧,登峰造巔。
拳式傳人:全佑→ 王茂齋 → 李文傑 → 戰升堂 →王維鵬、梁中成等。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小巧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亦以柔化見長。其動作輕鬆自然,具有不同於其他流派的獨特點。吳式太極拳強調:先調心,後調身。先從根本上調節身體氣息,再助其茁壯,精神自然充盈。最後再達到健身,防身,自衛的功效。
拳架特點:
古樸
起式後就起腳
有大小攬雀尾
前兩次都是大攬雀尾
第3段跳躍動作有保留
李文杰 是 王茂齋 關門弟子 ,終生只收了 戰升堂 為 唯一徒弟。
李文杰 推手以 輕靈 著稱,戰升堂 後又從 師姪 馬長勳 (劉晚蒼 的學生)學拳4年。
戰老師 推手風格得 多家之長 。
到山東萊州 所傳多位學生。
王維鵬擅長 千金墜。
以下轉貼一篇在百度貼吧的文章~
先介紹這位大師的身份:
當地武術協會常務理事,吳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弟子,從 戰升堂 老師學拳,習拳廿餘載,內功深厚,既於推手實戰有相當造詣,又善教學。 2北京大學吳式太極拳研究會的總教練首席顧問。
想學好拳必須有名師,這位高手的師傅是戰升堂老師,戰老師生於1916年,逝於2007年仲夏,享年92歲。戰升堂老師學拳於 李文傑 先生,1990年到2001年在山東授拳,隨其學者甚眾,其中佼佼者有 王維鵬,劉玉瑾,呂傑,欒志卿 等,為吳式太極拳的流傳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今天認識的這位高手師從 戰升堂 先生學拳廿餘載,內功深厚,於推手實戰有相當造詣,曾獲2001年中日太極拳友好友誼賽男子B組二等獎、2002年國際傳統武術錦標賽選拔賽太極推手65公斤組第一名、第四屆中國青島國際武術賽男子B組吳式太極拳第一名。
好,下面老衲介紹這位大師給我的極大震撼:
1.大師讓我站立馬步,運上全力,把拳頂進他小腹,他小腹收縮,然後說我讓你出去。他的肚子像巨大的皮球逐漸鼓起,將我的拳頭頂彈出去,偶用盡全身力量也無濟於事;
2.大師站立,讓我全力推他,他紋絲不動;
3.大師把手放在我小腹,輕微地用力,頓時我感覺小腹像被股巨力頂了一下,數小時感到不適;
4.大師馬步站立,我從側面抓住他,用右腿別住他右腿,他一轉身,偶倒地。
5.我倆一塔手,我馬上感到胳膊被他吸引住,無法發力。
大師的特點:
1.走架子特別特別的慢,柔,像睡著了一樣,比我見到的所有太極都慢幾倍;
2.金雞獨立時間長;
3.他胳膊粗短壯,肌肉結實,但接觸上發軟,瞬間發硬;
我敢斷定,普通不會武功的壯漢,三五個不好使。普通練武者一二個絕對白送。相當的高手不是他對手。他說北京像樣的高手只有兩三個。他說一個1.8米以上的高手,和他一搭手,馬上嘴鼻流血。他才不到1.7米。
Oh My God !!!
今天在看一些影片,
居然看到王老師的影片被放到youku網。
這真是太神奇了。
吳式太極拳是當代風格炯异的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其拳式小巧靈活,中正安舒,尤以柔化著稱,在健身和技擊方面都具有獨到之處。吳式太極拳歷代名家輩出,吳鑑泉、王茂齋、吳圖南、楊禹廷、劉晚蒼等皆出自吳門。吳式太極拳在北方以北京為中心,在南方以上海為中心,流傳甚為廣泛。
吳式太極拳的淵源:
太極拳弘揚者楊露蟬身懷絕技,在鴉片戰爭(1840年)之後來到京城,才使太極拳遐邇於世,振發興旺起來。當初楊露蟬在教王公貴族之前,曾在神機營教拳傳藝,其中有三位滿族人萬春、凌山、全佑學習最佳。後奉楊之命拜在其次子楊鈺(班侯)門下。可惜萬春、凌山無後傳之人。由全佑開創太極拳師徒傳遞之例。
第一代鼻祖(1880-1902) 全佑(1834-1902)滿族正白旗人,生於順天府大興縣。老姓吳福氏,號保亭。當年他在京師神機營當差時從學於"太極神拳揚無敵"楊露蟬。他學拳篤實,事師最孝,有時勝於親子。露蟬感其誠,傾囊相教,故得其臻。再拜班侯為師,得其傳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楊氏父子之所長名噪京城。
第二代:吳鑑泉(1870--1942年),河北省大興縣人,滿族,自幼從其父吳全佑學太極拳。其父逝世後,與師兄王茂齋、師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藝、理法、突飛猛進,昇華至善,臻其深奧,登峰造巔。
拳式傳人:全佑→ 王茂齋 → 李文傑 → 戰升堂 →王維鵬、梁中成等。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小巧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亦以柔化見長。其動作輕鬆自然,具有不同於其他流派的獨特點。吳式太極拳強調:先調心,後調身。先從根本上調節身體氣息,再助其茁壯,精神自然充盈。最後再達到健身,防身,自衛的功效。
拳架特點:
古樸
起式後就起腳
有大小攬雀尾
前兩次都是大攬雀尾
第3段跳躍動作有保留
李文杰 是 王茂齋 關門弟子 ,終生只收了 戰升堂 為 唯一徒弟。
李文杰 推手以 輕靈 著稱,戰升堂 後又從 師姪 馬長勳 (劉晚蒼 的學生)學拳4年。
戰老師 推手風格得 多家之長 。
到山東萊州 所傳多位學生。
王維鵬擅長 千金墜。
以下轉貼一篇在百度貼吧的文章~
先介紹這位大師的身份:
當地武術協會常務理事,吳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弟子,從 戰升堂 老師學拳,習拳廿餘載,內功深厚,既於推手實戰有相當造詣,又善教學。 2北京大學吳式太極拳研究會的總教練首席顧問。
想學好拳必須有名師,這位高手的師傅是戰升堂老師,戰老師生於1916年,逝於2007年仲夏,享年92歲。戰升堂老師學拳於 李文傑 先生,1990年到2001年在山東授拳,隨其學者甚眾,其中佼佼者有 王維鵬,劉玉瑾,呂傑,欒志卿 等,為吳式太極拳的流傳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今天認識的這位高手師從 戰升堂 先生學拳廿餘載,內功深厚,於推手實戰有相當造詣,曾獲2001年中日太極拳友好友誼賽男子B組二等獎、2002年國際傳統武術錦標賽選拔賽太極推手65公斤組第一名、第四屆中國青島國際武術賽男子B組吳式太極拳第一名。
好,下面老衲介紹這位大師給我的極大震撼:
1.大師讓我站立馬步,運上全力,把拳頂進他小腹,他小腹收縮,然後說我讓你出去。他的肚子像巨大的皮球逐漸鼓起,將我的拳頭頂彈出去,偶用盡全身力量也無濟於事;
2.大師站立,讓我全力推他,他紋絲不動;
3.大師把手放在我小腹,輕微地用力,頓時我感覺小腹像被股巨力頂了一下,數小時感到不適;
4.大師馬步站立,我從側面抓住他,用右腿別住他右腿,他一轉身,偶倒地。
5.我倆一塔手,我馬上感到胳膊被他吸引住,無法發力。
大師的特點:
1.走架子特別特別的慢,柔,像睡著了一樣,比我見到的所有太極都慢幾倍;
2.金雞獨立時間長;
3.他胳膊粗短壯,肌肉結實,但接觸上發軟,瞬間發硬;
我敢斷定,普通不會武功的壯漢,三五個不好使。普通練武者一二個絕對白送。相當的高手不是他對手。他說北京像樣的高手只有兩三個。他說一個1.8米以上的高手,和他一搭手,馬上嘴鼻流血。他才不到1.7米。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