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新版Blog peichengnote

目前分類:台灣武術 (1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剛好看到這篇轉錄備份一下,下面所說的極大震憾,在梁老師身上也已經有所見聞。但是,梁老師又說他師兄比他厲害,n百倍,奇妙的感覺不知道是怎樣。
 作者:寒江雨雪隐日期:2010-05-29 15:17:42 做记号
  先介绍这位大师的身份:
    当地武术协会常务理事,吴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弟子,从战升堂老师学拳,习拳廿余载,内功深厚,既于推手实战有相当造诣,又善教学。2北京大学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的总教练首席顾问。
    想学好拳必须有名师,这位高手的师傅是战升堂老师,赵老师生于1916年,逝于2007年仲夏,享年92岁。战升堂老师学拳于李文杰先生,1990年到2001年在山东授拳,随其学者甚众,其中佼佼者有王维鹏,刘玉瑾,吕杰,栾志卿等,为吴式太极拳的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式太极拳是当代风格炯异的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拳式小巧灵活,中正安舒,尤以柔化著称,在健身和技击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吴式太极拳历代名家辈出,吴鉴泉、王茂斋、吴图南、杨禹廷、刘晚苍等皆出自吴门。吴式太极拳在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在南方以上海为中心,流传甚为广泛。
    吴式太极拳的渊源:
    太极拳弘扬者杨露蝉身怀绝技,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来到京城,才使太极拳遐迩于世,振发兴旺起来。当初杨露蝉在教王公贵族之前,曾在神机营教拳传艺,其中有三位满族人万春、凌山、全佑学习最佳。后奉杨之命拜在其次子杨钰(班侯)门下。可惜万春、凌山无后传之人。由全佑开创太极拳师徒传递之例。 
    第一代鼻祖(1880-1902) 全佑(1834-1902)满族正白旗人,生于顺天府大兴县。老姓吴福氏,号保亭。当年他在京师神机营当差时从学于"太极神拳扬无敌"杨露蝉。他学拳笃实,事师最孝,有时胜于亲子。露蝉感其诚,倾囊相教,故得其臻。再拜班侯为师,得其传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杨氏父子之所长名噪京城。
    第二代:吴鉴泉(1870--1942年),河北省大兴县人,满族,自幼从其父吴全佑学太极拳。其父逝世后,与师兄王茂斋、师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艺、理法、突飞猛进,升华至善,臻其深奥,登峰造巅。
    拳式传人:全佑→王茂斋→李文杰→战升堂→王维鹏、梁中成等。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興武術國中小明年招生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苗栗縣報導】

苗栗縣今年4月宣布將在通霄鎮福興國小設立全國第一所武術實驗學校,8月1日福興國小已經正式改名為「苗栗縣立福興武術國民中小學」,明年9月招生,先招收五到七年級學生,學雜費細節仍在研議,但原則上將比照公立學校收費。

苗栗縣去年起推動武術教育計畫,連續兩年遴選技擊類選手與師資赴大陸河南武術學校集訓,作為籌備武術學校的種子教師,苗栗縣政府經過多次前往三灣、南庄、泰安、卓蘭、通霄、苗栗市大坪頂等地會勘,今年4月敲定設校通霄鎮福興國小。

苗縣府教育處副處長涂新木說,福興武術國民中小學規劃一到九年級,全數學生住宿,課程兼顧學科與武術,預計學科占五分之二,武術訓練五分之三,將開放全國 對武術有興趣的學生就讀,但考量住宿、訓練問題,明年先招收五到七年級共六班約180名學生,再逐年擴大招生名額,預計3年內達到1200名學生目標。

涂新木說,學生徵選仍以苗栗子弟優先,條件優秀者享食、宿免費補助,收費細則仍在研議,初步規劃將比照公立學校收費,但特殊訓練的器材或設備可能需另外付費。

因應明年招生規劃,縣府已經籌措1億多元經費,近期將動工先在現有校地上興建校舍、宿舍、廚房、餐廳。原福興國小的學生,除高年級可優先選擇留校習武外,其他學生將以交通車接送至鄰近學校就讀,原校員工的工作權不受影響。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中國武術超過卅年的非裔派切克,在台南市西門國小免費教導。
記者修瑞瑩/攝影

炎熱的夏日午後,台南市西門國小川堂傳來陣陣孩子學習武術發出的聲音,有趣的是,教授武術的老師派切克,竟然是黑皮膚的「阿多仔」。

在台灣,外籍的中國武術老師很少見,非裔的更稀罕,四十六歲的派切克.布魯克斯(Patrick Brooks)學習中國武術超過卅年,今年暑假在國小免費開設「武術英文課」,吸引家長帶著孩子來學習,「健身兼練英文!」

西門國小校長莊崑謨之前就曾請在台擔任英語老師的派切克與台籍太太陳采體,到校協助發展英文鄉土導覽,後來得知派切克「螳螂拳」打得好,又力邀暑假到學校教學打拳。

「我的功夫還不行,我的師父才厲害!」派切克說,他的師父是國內螳螂拳大師─多次獲得國光獎章的國家級教授施正中,他跟著施正中習武九年,兩年前施才正式收他為入門弟子。

派切克故鄉在美國舊金山,因李小龍的功夫片而愛上中國武術,十五歲開始學習,後來遇到留美的太太陳采體。因熱愛武術,派切克放棄電腦工程師的工作,跟著陳 采體來台,馬上拜施正中為師父,後來結婚留在台灣。父親早逝的派切克,幾乎把施正中當父親,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向師父請益。

派切克最大的願望就是回美國開間武術學校,傳授正宗的中國武學。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有複習三蹀頭,
非常奇怪的一點,就是我打其他套路都像走路一樣,
怎麼打起三蹀頭套路居然會喘。

哈,

今天後來跟著歐老師打,他跟我說調整一下呼吸。
的確,後來再把套路的動作打熟,就比較不會了。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武術]出拳手必不必要打直 

出拳手必不必要打直
因為這個問題,所以找了一下並且參考一些資料。
這裡個blog 提到一些人對於出拳要不要出打直提出看法, 就算是同屬於JKD的系統,也有不一樣的見解。

2010年6月前,我之前是奉行手畢完全打直的。後來, 發現有點卡卡的有時手還會有點痛。

後來有聽一位柔道教練說,伸直受敵容易傷到手肘。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套路是用來練功力的,這是前人大家,為了教學根據經驗編輯而成的。
所以,在傳統武術的練習裡,套路,是一個根基紮底的基礎。
把在實際戰鬥中使用的,攻防意識套進去裏面。有些套路,練體,有些練用。
但一定要記得,不能死用。

套路裏面沒有說明書,更沒有告訴你,手一定要搭哪,手一定要碰哪才可以用,
真的在"用"的層次裡,都會變成一種細微的變化。

台灣拳裏面最基本的套路,都被稱為『拳母』『三戰』。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 99台灣久久-運動一百年崇拜的感動 百年武術傳奇 養氣又拿金牌

小中大

放 大照片
中時電子報
中國時報【採訪/吳育光、何榮幸,整理/何榮幸】

《葉問》電影在兩岸三地再次掀起功夫熱潮, 「太極王子」詹明樹在一九九八年曼谷亞運奪金,則讓武術成為台灣奪牌強項。武俠小說與布袋戲中深不可測的各派武功與傳奇高人,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的共同記 憶,如今武術則以與時俱進的強身面貌為現代人健康做出貢獻。

中國武術在十八世紀傳到台灣後,以西螺七崁的發展最富盛名。西螺地區以傳奇人物 劉炮(阿善師)為首,陸續成立廖懋昭(萬得師)的勤習堂、蔡秋風的振興社、陳成的振興館、廖金生的武野館等四個武館,將武術傳播至全台各地,西螺七崁與阿 善師、萬得師的故事也傳頌至今。

西螺七崁阿善師 傳頌至今

但日治時期壓制武術發展,二二八事件後政府更全面沒收武館兵器並嚴 禁習武,使得武館紛紛結束。一九四九年後遷移來台的大陸各省武師,除了在新公園、青年公園等地教拳帶動風氣,更透過軍情系統及大專院校等管道傳播,反而成 為台灣武術的主流。

「早年我因好玩學鐵沙掌、練輕功和地毯功,學武要先學吃苦。」講究古法練功的六合門徐賢龍,因師父王楨早世,又向一位憲 兵老士官長學大鎮拳,以及向王爾昌教授修習查拳,「中國武術南拳北腿千百種,各具特色或為互補,武術世界學無止境。」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ama-kungfu.com/MasterSmith.html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拳拳服膺

 

拳的練習應該要有攻防

這樣練即為用 , 用即為練

對打就不會有所懼怕

不會對打的人才會怕,因為掌握不了它。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te 

《少林拳術秘訣》

牽緣手、纏手、長短分龍手、剪手、斫挑手、托手、插手。
 

牽緣手  “此即雙推手之變化法,左右手作回環之勢,其兩手指端,至練熟時,必作連環式如相貫之圓圈……”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師:『在我以前的教育,都是說台灣的東西都是不好的。後來我練一練我才感覺到,所有武術的技巧都是在我們西螺上 』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螺大橋廣場群師交會

西螺大橋廣場,慢慢成為許多人來交流的地方。
這週之前的台中的林老師,跟宜蘭的一位師傅到西螺來交流。
當然,除了程世寶老師 ,黃應華師傅也在。

他們在聊一些心得分享後,就是我們這些小朋友引領期盼的時候了。

 (途中,有個柔道教練與我分享說要保護身體,避免運動傷害。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art of Jeet Kune Do is simply to simplify.

Bruce Lee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武術]待補一篇
突然想到還沒寫

其實之前在教堂主任問我,為什麼想做這個,
我心理就已經有個答案。
如果再給我一次,我應該會說:

我繼續學習西螺七崁的武術,有兩個時期,從至北京回來,
(我一直不敢跟主任說我去北京中國各地考察武術。XD)
我走遍大江南北四處看,才發現,原來,西螺的武術有其獨到之處。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ycchn.ylccb.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99:2010-06-09-16-22-09&catid=31:2009-07-20-11-42-57&Itemid=144

此篇文章,寫出了西螺七崁武術,發展的環境與歷史。
西螺七崁武術在發展上有其獨特性,其致用性是有歷史背景的。
在西螺農耕社會裡面,也在地發展出與其他武術文化不同的特色。

造就了西螺武術,簡單致用,訓練曲線區度低,能夠在短時間就能夠有一定程度。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期的西螺七崁金鷹拳推廣,為期3個月的活動已經結束了。

在集體練習完,幾乎週週都來觀看的黃應華師傅(勤習堂老師傅)

過來指導大家一些他所看到的小動作
 。


黃老師非常的謙虛,阿聰問他還有再收學生嗎?他說,我只是學了一點點皮毛。

程老師說:黃老師是算是勤習堂現在套路學最多的人了。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術 擬列中小學課程
2008/05/01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教育部正在研擬各級學校「武術運動推廣方案」, 將為中小學校擬訂一套包括「五步拳」
在內的武術基本教材,並增設武術專業運動教練, 希望台灣學生在跳健康操之餘,也能學
習傳統武術,甚至是具本土特色的「宋江陣」及雲林西螺七崁「 金鷹拳」

教育部體育司長簡明忠表示,在與各縣市開會時, 經常有學校建議運動項目中可多推廣武
術,因此,才請學者擬訂推廣方案,增加學習武術的人口; 未來武術將不會強制納入運育
課程,而是融入早自習、聯課或課後活動等加強運動時段, 學生可自由選擇要跳健康操、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術 擬列中小學課程
2008/05/01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教育部正在研擬各級學校「武術運動推廣方案」, 將為中小學校擬訂一套包括「五步拳」
在內的武術基本教材,並增設武術專業運動教練, 希望台灣學生在跳健康操之餘,也能學
習傳統武術,甚至是具本土特色的「宋江陣」及雲林西螺七崁「 金鷹拳」

教育部體育司長簡明忠表示,在與各縣市開會時, 經常有學校建議運動項目中可多推廣武
術,因此,才請學者擬訂推廣方案,增加學習武術的人口; 未來武術將不會強制納入運育
課程,而是融入早自習、聯課或課後活動等加強運動時段, 學生可自由選擇要跳健康操、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螺七崁再現! 廣興國小練「金鷹拳」
回應2010-06-04 20:14:13 TVBS 魏嘉良
 
 
西螺七崁再現! 廣興國小練「金鷹拳」說起台灣武術淵源,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西螺七崁的阿善師」,為了不讓武術文化沒落,西螺廣興國小,讓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學習武術,不管是拳腳功夫,還是刀劍棍棒,通通都學,尤其是阿善師的「五爪金鷹拳」,更是課程的重點項目。

手刀猛劈、彈腿狂掃,5、60位小學生個頭雖小,但耍起功夫來架式十足,打的拳路正是早期西螺七崁阿善師所創的金鷹拳。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ww.epochtimes.com/b5/9/7/22/n2598632.htm

功力拳簡介

 
 

pei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